海河之畔,星光汇聚;津沽大地,德耀生辉。6月1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的“河海星光·德耀津城”第八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大剧院举行。活动现场,没有炫目光环,只有质朴的微光汇聚成河;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岁月的沉淀回响如歌。
“先有国再有家,直到我自己当兵,才理解了当初父亲的选择……”舞台中央,杨长林的声音带着岁月磨砺的厚重。作为“登高英雄”杨连第的长子,他用一生丈量着承诺的重量。父亲牺牲那年才8岁的他,从此用60余载光阴守护一句无声的誓言——让英雄精神永不褪色。当“诚实立身固本,承诺重逾千金”的颁奖词在会场回荡,第八届天津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杨长林、邢蕴静、刘津东、刘勇、李茂津、缪晓磊以及江浩然的代表等共同登上舞台。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一诺千金的天空。
舞台光影流转,一尾尾鲢鱼跃上大屏。宁河区第四幼儿园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舞姿诉说着《鱼爷爷的心里话》——那位守着鱼塘67载的金万昆,把生命熬成育种池里的晨昏,被渔民唤作“水产界的袁隆平”。孩子们舞动的指尖划过光影,仿佛触碰到了那份初心如磐的匠心——这也是金万昆、王学峰、闫虎民、孙德岭、赵强、黄宗宝、刘千、刘军、张学礼等第八届天津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们最朴素的信念和最深沉的热爱。
快板声骤然响起,惊心动魄的冰河救援在舞台重现。年近古稀的牛汉中纵身跃入冰水,救起两条小生命后悄然隐入人海。与他共同获得第八届天津市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的张伯海,同样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迸发出的人性光芒,比舞台上所有的灯光更耀眼。他们用血肉之躯在生死线上刻下“义”字的筋骨,让“胸有大爱”四个字有了灼热的温度。
温情脉脉的灯光下,舞台剧《宝岛叔叔》正上演着跨越海峡的孝亲故事。河北区居民马瑞平照料台湾归来的叔叔直至生命终点,用三千个日夜的守护,温暖了“两岸一家亲”的亲情。她与同样获得第八届天津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王智萍、林逢欣,让“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在津门街巷落地生根。
当高原孩子的歌声从雪域传来,镜头里的李纯民正走在助学路上。1979年,他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离开刚出生4个月的孩子,来到西藏昌都类乌齐县工作。近5年的援藏生活,让他与当地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1979年至今,他的援藏之路,持续走了46年。即使是在退休后,他也曾多次重返藏区,用皱纹里嵌着风霜的脸庞,铺就雪域教育的“新天路”。视频里,藏族孩子们齐声说着:“李爷爷,谢谢您,我们爱您……”此刻,李纯民与马芳菲、王金成、刘慧军、李德全、肖翰、赵永华等第八届天津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如星辰般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星空中静静闪耀。
第八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平凡里的光》的旋律中进入尾声,而道德的光华正从舞台流入城市血脉。
我市自2009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至今已历经八届。评选共设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五个类别。截至目前,共166人(组)获评该荣誉,13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他们,是道德的践行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
这些来自市井街巷的普通人,用一生守护一句承诺,用双手托举陌生生命,用双肩扛起家族传承,用脚步丈量大爱无疆。他们沉默如大地,平凡如微尘,却为时代精神铸就了不朽的坐标。
当这些微光汇聚成河,津沽大地便有了砥砺前行的永恒力量。(张雯婧)
|